查看原文
其他

7岁神童登山写下一诗,短短二十字,却成流传至今的千古名作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
2024-09-14

每天诗词故事  记得关注长风


你还记得,自己六七岁的时候,都在做些什么吗?

我那个年纪时无忧无虑,除了天真懵懂玩泥巴外,也在上学前班启蒙,识字都不全,只会跟着老师读古诗“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……”

待我年纪稍大后,才知道我七岁所读的诗,是神童骆宾王在他七岁时写的诗。

其实不止骆宾王,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唐宋诗人们,你去看他们的生平简介,会发现三岁识字,七岁成诗自幼聪慧的天才神童真是比比皆是。

诗圣杜甫“七龄思即壮,开口咏凤凰”;黄庭坚七岁时就以牧童为题,写下“多少长安名利客, 机关用尽不如君”的名句;李贺七岁写了一首《高轩过》,令韩愈和皇甫湜惊讶不已;黄巢七岁看菊花有感,写下“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”……

他们七岁写的诗,比我七十岁写的诗还要好,真是人比人,气死人呀!

本文要介绍的,同样是一位七岁孩子的作品。

这个孩子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,在历史上享有盛名,和白居易、张仁愿一同被称作是“渭南三贤”的名相寇准。

在他七岁时,寇准父亲带他攀爬素来有“奇险天下第一山”之称的华山。

当小寇准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,只见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,四周群山皆伏,秦川八百里尽收眼底,小小年纪的他不禁诗兴大发,写下一首《咏华山》。

"

《咏华山》

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

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。

"

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字,但是它却用浅显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将华山的雄伟峭拔、气象万千,表达得淋漓尽致,堪称咏物诗中的典范。

历来为人所称道,如今更是成为了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。

“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”

立在华山之巅,举目四望,除了广阔无垠的天空,再也没有比华山更为高大的事物了,周围也没有比华山更为巍峨高耸的山峰。

开头两句,寇准便开门见山地描写了华山的高耸,通过他的描绘,那顶天立地的华山仿佛就在眼前。

这两句诗极度夸张的将华山之高大描绘得生动形象。

虽然没有用“高”和“数量词”来表现,但诗中他用了“只有”“更无”两个对比词,就将华山之高大巍峨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“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

站在华山之巅,抬头就是一轮红日近在咫尺咫尺之间,回头只能看到白云层层在脚边浮动。

三、四两句无论是对仗还是平仄都十分讲究,他用“举头”和“回首”两个动作,写出了站在华山之巅峰的感受。

其实这里他还是再写华山的高,但这里他采取的是参照物的方式来体现,这个参照物就是头上的红日和脚下的白云。

通过俯仰之间的”红日近“和”白云低“,让读者很直观的通过诗句感受到华山的巍峨和震撼,感受到作者内心凌云的豪气。

面对如此有气势的诗句,真的让人很难相信它是出自一个7岁小孩之手,在场很多成年人都要自愧不如了吧。

因为一首优秀的咏物作品,不仅要咏事物的表面,更要结合所咏之物的特点,达到写诗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,这首《咏华山》便是如此。

咏物方面他以借助蓝天、红日和白云,用简单浅显的语言,营造出了一幅瑰丽的壮阔画面,将华山的雄伟峭拔、气象万千的一面很好的传达给了读者。

抒情方面,任谁读到这首诗,都能感受到诗中那磅礴气势,还有少年那凌云壮志、敢与华山比高的内心追求。

让人读完不禁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。


如此一首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,也难怪它能流传千年。


自古少年出英雄,不得不说,寇准在七岁之时就能写出这般诗篇,神童之称名副其实。


END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

唐朝最低调的诗人,只有六首诗传世,却首首千古流传

唐朝高僧一首哲理诗,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,读懂了受益匪浅

宋朝灭亡妃子沦为囚徒,在墙壁上写首《满江红》,堪称千古绝唱
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长风文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